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催化剂,被称为化学工业的“芯片”。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在天津建设生产基地。事争一流、服务国家需要,随着今年四季度基地的投产,也标志着中国在高端催化剂方面实现了自主研发。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催化剂天津公司,来探究企业事争一流背后的文化基因。
在中石化催化剂的办公楼里,带有“事争一流”字样的标语,十分醒目。“服务国家需要,在每个产品、每个细节争创国际一流”的企业文化,也浸润着这里的每一个科研人。副主任郭念甍手中的这个“小颗粒”,就是他们“事争一流”最好的见证。这个小颗粒,就是被称为化学工业“芯片”的催化剂。从石油炼制、化肥生产,再到医药器械的涂层制作,90%的化工产品生产都离不开它,可它的生产长期被国外垄断。为了实现国产化替代,作为项目的首批参与者,郭念甍告诉记者,在3年多的筹备过程中,他们克服“首台”“首套”“首次国产化”等重重困难,就连看似不起眼的颗粒形状,都要“争一流”,尝试了几十种不同方案。为此,他们甚至“跨界”找到了一家制药企业合作研发出了一套专用设备,就为了保证这些小颗粒外观一致、孔道通畅,加快化学反应过程。
用一流产品服务国家项目,南港120万吨大乙烯刚刚投产,使用的都是中石化生产的银催化剂。现在,公司又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了新课题,就是提炼废弃银催化剂中的有效成分,一旦投用就能大大降低下游新材料等企业的生产成本,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
在“事争一流”的目标下,打造世界领先催化剂公司,聚焦产品升级,总投资50亿的天津基地,还生产聚烯烃催化剂等高端产品,能够扭转高端石油化工依赖进口催化剂的局面。(津云新闻编辑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