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全部 3617 公司动态 1123 行业动态 1215

一文读懂: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企业规颗粒积木模对比与核心产品发展全景

时间:2025-09-07   访问量:0

  截至2025年8月,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数量已超300家,中国企业数量更是超过150家,美国超过45家,日本超过20多家,竞争局势日益激烈。

  在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企业版图中,广东、北京和上海三地成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中心,北京、上海、深圳三城合计占据全国本体企业数量的60%。其中广东24家,北京25家,上海20家,三个地区集聚了较多知名的人形机器人企业。

一文读懂: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企业规颗粒积木模对比与核心产品发展全景

  而浙江、江苏、四川、安徽、山东等省份也在奋起直追,纷纷发布相关政策。目前,这些区域相关人形机器人企业的数据为:浙江11家,江苏13家,四川6家。

  据AgiBot World百万真机数据显示,当下的应用场景多达 100 多种,其中家居占 40%、餐饮 20%、工业 20%、商超 10%以及办公场景10%,80%的任务均为长程任务,任务时长集中在 60s-150s之间,并且包含多个技能,可以实现机器人家务清洁、物品整理和厨房任务等。工业场景模拟分拣与物流自动化,复刻工业仓库与生产线,包括分拣系统、打包设备、传输带等,可以实现物料分拣、包装打包、物流搬运等。

  从传统应用层面来说,家庭用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取决于它能替代多少家电的应用场景,即实现一机多用。如:人形机器人实现卫生清洁(取代拖地、扫地、擦桌等电器)、厨房清洁(取代洗碗机)、做菜做饭、电视放映(取代电视剧、投影仪)、智能家居控制等,则人形机器人家用的空间至少万亿规模。

  工业用人形机器人首先也要替代工业机器人,同时实现一机兼顾多个工种,凭借多模态感知能力,自主决策自主学习,同时兼顾“人机协作”,这样人形机器人代替人出现在工业应用领域就能更方便了。

  而办公用人形机器人,最基础的就是可以替代看护、前台、保洁等工种,甚至还能实现公司内部跑腿的功能。如果一台人形机器人还能实现打印的功能,那价值就更大了。

  看了这么多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应用方向,我们再看一下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企业现在到底处于什么规模了,核心产品发展情况又如何呢?

  首先来看国内的情况,截至 2025 年 8 月,中国已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数量呈现显著增长态势。结合行业展会、企业动态及权威报告的信息,2025 年面世的人形机器人数量已超过50 款,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更新中。请跟着“硅脉”的步伐,一起看下国内外主流的39家人形机器人企业产品的演变之路吧。

  从国内各公开数据统计,得出2025年人形机器人总产量将超10000台,主要人形机器人企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那么让我们先看一下前十位的数据吧。

  2.远征 A2:2024 年 8 月发布,是一款交互服务机器人,采用人因工程学原理,适合营销客服、展厅讲解、商超导览、前台接待、业务咨询等工作。

  3.远征 A2-W:2024 年 8 月发布,是轮式通用机器人,具备抓取、放置、搬运、插接等多种能力,自研具身智能算法,并开放接口、提供工具方便二次开发。

  4.远征 A2-Max:2024 年 8 月发布,专为搬运、码垛等场景打造的全尺寸仿人机器人,身高 175 厘米,体重 85 公斤。

  5.灵犀 X1:2024 年 8 月发布,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高自由度、安全轻量、高拓展性等特点。

  7.灵犀 X2:2025 年 3 月 11 日发布,是搭载情感计算引擎的双足智能交互人形机器人。

  量产进展智元机器人自 2024 年 10 月临港工厂投产后,产能快速爬坡。2025 年 1 月,第 1000 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下线,其中双足人形机器人占 731 台。截至 2025 年 8 月,量产机器人已超 2000 台,全年预计出货量达数千台,目标覆盖工业、服务、科研等场景。

  核心订单支撑:2025 年 7 月,智元中标中国移动 7800 万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订单(200 台远征 A2),并与富临精工等企业达成数千万元工业场景合作,直接推动产能释放。

  产品结构:目前量产重点集中在双足人形机器人(如远征 A2)和轮式作业机器人(如远征 A2-W),其中双足机型占比超 50%。2025 年 3 月发布的灵犀 X2 情感交互机器人,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预计未来占比将逐步提升。

  2024 年营收约1-2.1 亿元,主要来自科研教学、商业展示等场景的机器人销售及定制化服务。

  2025 年上半年,通过中标中国移动、珠海具身智能创新中心等项目,累计销售收入已超1.2 亿元,预计全年营收将实现数倍增长,达到3-5 亿元。

  工业场景突破:远征 A2-W 机器人在富临精工工厂实现全球首次规模化 “进厂打工”,单台年节省人力成本 45 万元,推动工业领域营收占比提升至 30% 以上。

  生态协同效应:通过收购上纬新材(688585.SH),智元整合风电叶片材料技术,预计 2025 年协同效应带来3.2 亿元营收增量,覆盖机器人轻量化结构件等领域。

  开源与生态:发布 “灵渠 OS” 开源计划和 Genie Studio 开发平台,吸引开发者生态贡献,未来服务收入占比有望提升至 20%。

  特点:国内首台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身高 1.8 米,体重 47 公斤,全身 50 余个自由度,搭载 M107 关节电机(膝关节峰值扭矩 360N・m),支持自主平衡和 3.3m/s 奔跑。

  特点:全球首款 10 万元以内人形机器人,身高 1.3 米,关节自由度 23-43 个,支持力控灵巧手和强化学习,移动速度 2m/s,续航约 2 小时。

  特点:轻量化设计(25kg),26 个关节,支持复杂动作(如扫堂腿、倒立),售价 3.99 万元起,主打教育和极客市场。

  定位:最大持续奔跑速度3.3m/s (11.88km/h),稳定性突出的中小型四足机器人可以作为跑步的伙伴。

  定位:消费级具身智能机器人,标配 4D 激光雷达,支持 GPT 大模型交互,起售价 9997 元。

  定位:工业级高性能四足机器人,速度 6m/s,持续负载 40kg,续航 5 小时,综合性能为全球现有产品的 2-3 倍。

  定位:全球首款全地形轮足机器人,支持轮足变形,最大移动速度 20km/h,可负载 40kg 穿越复杂地形。

  定位:灵巧迅捷、轻量化、长续航,自重约37kg,满载可持续⾏⾛3h、12.5km。空载可持续⾏⾛5h、20km。

  王兴兴于6月26日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透露,公司已有1000多名员工,年营收已超10亿元。四足机器人全球销量超过2万台,占据 69.75% 的市场份额,其中消费级产品 Go2(售价约 1 万元)和科研级产品 Aliengo(售价约 3 万元)贡献了主要收入。

  人形机器人:通用型 G1(售价 9.9 万元)和高性能 H1(售价 65 万元)实现小批量量产,全年交付超 1500 台,仅 G1 单品销售额即突破 1 亿元。自 2020 年起,宇树科技已连续 5 年保持盈利状态,2024 年净利润约 1 亿元,毛利率稳定在 50% 以上,宇树的盈利能力在行业内具有显著优势。

  1.N1:2023 年 9 月,松延动力完成了人形机器人 N1 初代机的结构设计,10 月 N1 诞生。11 月,N1 进行了双足行走、多地形测试,搭载自研运动控制算法,N1 在草地、雪地、柏油马路等多种地形上完成了阶段性行走测试,展现了一定的稳定性。

  2.Dora:2024 年 5 月,松延动力通用型人形机器人 Dora 诞生。Dora 搭载深度强化学习与模仿学习算法,能够实现自主端起杯子、叠衣服等效果,接入大语言模型后,还实现了语音交互、视觉识别等交互能力。

  3.N2:2025 年 3 月 14 日,松延动力发布双足人形机器人 N2。N2 身高 1.2 米、体重 30 公斤,搭载 18 个高性能关节和自研运动控制算法,可实现开箱即用,支持科研教育、导览接待等多场景快速部署,其基础版在京东售价 3.99 万元。N2 能够完成奔跑、跳跃、单腿跳、空翻等高动态性能的动作,在 2025 年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包揽亚军和季军。

  4.E1:2025 年 7 月,松延动力实现量产交付 105 台人形机器人,其中 E1 人形机器人交付量为 13 台。

  2025 年:2025 年上半年,松延动力获得了涉及超 2000 台产品的商业化订单,合同总额预计突破 1 亿元。2025 年 5 月,松延动力举办生态战略会,现场签约 5000 多万元订单,售出 1000 多台人形机器人、20 多台仿生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姜哲源表示 “今年销售额已经破亿,目标超额完成”。

  1.N1:2023 年 9 月,松延动力完成了人形机器人 N1 初代机的结构设计,10 月 N1 诞生。11 月,N1 进行了双足行走、多地形测试,搭载自研运动控制算法,N1 在草地、雪地、柏油马路等多种地形上完成了阶段性行走测试,展现了一定的稳定性。

  2.Dora:2024 年 5 月,松延动力通用型人形机器人 Dora 诞生。Dora 搭载深度强化学习与模仿学习算法,能够实现自主端起杯子、叠衣服等效果,接入大语言模型后,还实现了语音交互、视觉识别等交互能力。

  3.N2:2025 年 3 月 14 日,松延动力发布双足人形机器人 N2。N2 身高 1.2 米、体重 30 公斤,搭载 18 个高性能关节和自研运动控制算法,可实现开箱即用,支持科研教育、导览接待等多场景快速部署,其基础版在京东售价 3.99 万元。N2 能够完成奔跑、跳跃、单腿跳、空翻等高动态性能的动作,在 2025 年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包揽亚军和季军。

  4.E1:2025 年 7 月,松延动力实现量产交付 105 台人形机器人,其中 E1 人形机器人交付量为 13 台。

  2024 年众擎机器人营收 3.1 亿元,同比增长 640% ,实现爆发式增长。这种高速增长得益于产品的市场拓展,如 2024 年 7 月推出的面向科研教育市场的 SA01 双足机器人,因 3.85 万元的亲民售价和出色性能,发布不到两个月订单量以百为单位,实现批量化交付,推动了营收增长。2024 年净亏损 2.4 亿元,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与市场补贴。尽管营收增长迅速,但高额的研发投入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以及市场补贴以推广产品、开拓市场,导致出现亏损。不过,其账上及等价物有 11.7 亿元(含 2025 年 7 月融资) ,按当前烧钱速度可撑 36 个月,这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使其有时间和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以实现未来的盈利。

  1.Alpha:2014 年成功研发并生产的首款小型人形机器人,2015 年在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展示,2016 年登上央视元宵晚会。

  3.Cruzr:2017 年 8 月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智能云平台商用机器人产品 Cruzr,并宣布量产,2025 年发布全尺寸通用轮式人形机器人 Cruzr S2。

  5.Walker S1:“入职” 全球最多工厂的工业人形机器人,2025 年 3 月在极氪 5G 智慧工厂开展全球首例多台机器人在多场景下完成多种任务的协同实训。

  6.Walker S2:2025 年 7 月发布的全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是全球首个可自主换电人形机器人,8 月在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中正式亮相。

  工业场景:Walker S1/S2 占比约 50%(500 台),重点满足汽车、3C 半导体行业需求...

  2025 年 4 月与汽车出口平台企业觅亿汽车签订9051 万元采购合同,成为业内单笔金额最大订单....

  与顺丰、富士康等企业达成仓储物流场景合作,计划 2025 年部署100 台Walker S1 用于分拣与搬运。

  优必选计划 2026 年产能突破5000 台,2027 年实现万台级交付,并通过三大路径实现?

  技术迭代:Walker S3 将采用 PEEK 材料与更高效的直线执行器,进一步降低重量与能耗....

  场景延伸:家庭伴侣机器人(定价 2 万美元)计划 2026 年量产,瞄准中国 3 亿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

  1.全尺寸高性能通用人形机器人:星动 STAR1,发布时间:2024 年 8 月 19 日。

  硬件架构:全身-力反馈精度达 ±0.1N。算法能力:搭载端到端 VLA 具身大模型 ERA-42,通过少量数据即可快速学习新技能(如拧螺丝、抓取异形物体),无需预编程。

  2.超拟人服务机器人:星动 Q5,发布时间:2025 年 6 月 19 日,全身 44 个自由度(含 11 自由度 “精灵手”),A4 腰纤细设计提升运动稳定性,动作流畅度达线% 以上,握手、递物等动作自然拟人。

  场景适配:582mm×519mm 超紧凑底盘可穿梭于 0.8 米狭窄通道,搭载 3D 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导航,实现复杂环境零碰撞移动。

  3.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星动 L7,发布时间:2025 年 7 月 22 日。全身 55 个自由度,首创 “全尺寸 + 半身形态” 切换方案,可根据场景需求灵活调整(如半身形态专注操作),降低部署成本30%。算法升级:基于 ERA-42 大模型的因果学习机制,仅需 2 小时数据即可掌握新技能(如撕纸巾、拉窗帘等柔性操作)。

  配备星动 XHAND-Lite 灵巧手(11 自由度),握力精度达 ±0.5N,可精准抓取鸡蛋、玻璃杯等易碎物品。

  数据闭环:通过全国数千家海尔三翼鸟门店构建分布式数据采集训练场,持续优化家庭场景服务能力,越用越智能。

  星动纪元在 2025 年 7 月的融资公告中提到,截至 6 月已交付超 200 台产品,另有上百个订单在量产中。与海尔智家、世纪金源等企业的合作可能带来长期订单,尤其是星动 Q5 在 2025 年 6 月发布后,意向订单超百单。

  1.GR-1,2023 年发布,全球首款量产双足人形机器人,全身 44 个自由度,最大关节扭矩 230N・m,支持快速行走、抗冲击干扰。

  - 迭代升级版通用人形机器人,全身 53 个自由度,新增 12 自由度灵巧手及 6 个触觉传感器。

  - 全球首款开源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全身 55 个自由度,开源数据集 Fourier ActionNet 及全流程工具链。

  - 首款主打交互陪伴的 Care-bot,全身 55 个自由度,采用柔肤软包设计及全感交互系统。

  傅利叶在 2025 年 1 月完成了近 8 亿元的 E 轮融资,由国鑫投资、浦东创投、张江科投等机构参与。此外,2025 年 6 月又完成了 3 亿元的 E3 轮战略投资,估值达到 80 亿元,跻身独角兽行列。2025 年计划交付双足人形机器人 300 台,所有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

  1.全尺寸通用双足人形机器人 “小麦”:具备独家研发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 MagicMind,拥有类人推理和全局理解能力,能够在开放场景中处理长程复杂任务。已进驻工厂生产线,执行产品检测、物料搬运、零件取放、扫码入库等工作,还能实现局部范围协作,在工业场景应用方面表现出色。

  2.高动态双足人形机器人 MagicBot Z1 :2025 年 7 月 8 日发布,7 月 18 日在京东上线mAh 电池。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框架与热仿真散热设计,拥有自研高性能关节模组,基础自由度为 24 个,最多可扩展至 49 自由度,关节最大扭矩超过 130N.m。该机器人配备 3D 激光雷达、深度相机、双目相机等多种传感器,搭载魔法原子定位导航系统,可在复杂场景中自主移动。还具备拟人化情感交互能力,分为标准版和开发版,应用领域涵盖家庭陪伴、商业讲解、特种应用等 。

  量产交付:2025 年计划量产400 台人形机器人(含工业、商业场景),按行业均价50 万元 / 台估算(参考其重载机型定位及摘要 5 “单价超 50 万元”),设备销售收入约2 亿元。

  1.睿可 MR73A 轮式人形机器人:2025 年 7 月 9 日发布。拥有 21 个自由度,集成自主定位导航系统、动态避障及多点巡逻路径规划能力,可在仓库、工厂、展馆等复杂场景自主移动 。能执行搬运、拾取、巡检、导览等任务,还搭载语音大模型和多语言支持,融合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的 AI 视觉技术,强化智能交互能力。

  2.睿可 MR73B 升降人形机器人:与 MR73A 同期发布。是一款升降柱人形机器人,具备自主定位、自主导航和避障能力,支持升降、自主充电等功能 。可应用于工业制造的智能搬运、上下料、分拣等任务,以及物流仓储的货物搬运、智能出入库、智能调度等。

  3.“松羿” 轮式人形机器人:融合移动机器人技术、AI 算法与高性能双臂系统,专为仓储物流、新零售及家庭服务打造。借助视觉深度学习和多模态导航,能完成料箱搬运等任务,具有出色机动性、精准抓取能力,可基于具身智能架构实时适应环境并优化决策。

  4.“松行” 双足人形机器人:拥有先进仿生结构、底层与顶层智能系统,面向工业制造、社会服务和家庭陪伴领域。通过强化学习、模仿学习实现拟人运动,类人双臂适应多数人类工作环境,多模态感知结合大模型,可理解用户意图、规划跨场景任务,胜任日常服务与特定应用。

  5.新松智能类人双臂平台:基于多模态大模型交互,能自主完成饮水机接水全流程。重复定位精度达 ±0.05mm,双臂灵巧协同,可胜任复杂精准操作。其自主可控的本体、底层控制系统及核心零部件,为顶层智能系统奠定基础,可应用于生活服务和工业制造等场景。

  为一汽大众、比亚迪等车企提供人形机器人完成焊接、分拣等工序,单台售价 50-80 万元,2025 年上半年交付超 100 台。

  首款量产小型双足人形机器人,高度约 34.6 厘米,具备 16 个自由度,支持语音交互、动作编程及多传感器扩展,定位家庭娱乐陪伴场景。其标志性动作包括瑜伽倒立、舞蹈跳跃等,曾在 2017 年全国两会期间担任浙江卫视嘉宾主持。

  针对竞技、科研场景优化,搭载更强扭矩舵机(13kg・cm),支持快速行走(15cm/s)及复杂动作(如足球、拳击),开放 UART 接口供二次开发,适用于高校实验室及机器人竞赛。

  面向 K12 教育市场,集成可拆卸传感器、Blockly 图形化编程系统及分层课程体系,支持 STEM 教育实践。2025 年推出的Aelos 开源鸿蒙版是该系列的升级型号,搭载鸿蒙操作系统,兼容 ArkTS 多语言开发环境,可通过积木编程或代码实现工业、服务场景应用。

  微型化设计,高度缩减至 18 厘米,保留核心运动能力,主打便携性与低成本,适用于课堂演示及入门级竞赛。

  国内首款可跳跃、适应多地形行走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身高 1.66 米,重量 55 公斤,自由度超 40 个,步行速度可达 7km/h。其核心技术包括基于强化学习的步态控制算法、多模态感知系统,已在工业智造(如一汽红旗工厂)、商业服务(如展厅导览)及科研教育场景实现稳定交付。2024 年 7 月,该机型在蔚来、江苏亨通集团工厂完成检测验证,2025 年 2 月首批 21 台发往上海、深圳。

  针对工业场景优化的迭代型号,提升整机操作空间与稳定性,支持更复杂的物料搬运、分拣任务。2025 年 5 月,该机型在合肥瑶海区青年创意田园完成户外奔跑测试,验证了其在开放环境下的导航与避障能力。

  与中国移动、华为合作推出的技术升级版,集成 5G-A 网络通信模块,实现超远距离(1200 公里)实时操控及多机协同作业。其低时延通信(10ms)与边缘计算能力,使其在高危环境(如消防、化工)远程运维中具备突破性应用潜力。

  2024 年乐聚交付了 100 台人形机器人,覆盖多个场景,并计划 2025 年交付 500 台,目标千台。根据蓝黛科技调研记录,作为乐聚机器人的关节模组供应商,预计乐聚 2025 年机器人业务营收近 1 亿元,2026 年达 4 亿元。

  从国外各大人形机器人厂家之前公布的数据来看,2025年人形机器人的总产能目标是40000多台,这些企业的估值已经超过400亿美元,头部几家公司都有其核心的技术,应用场景也开始多样化。从国外机器人主流厂家来看,规划产能都很大,实际却存在悬殊。

  手部自由度从 11 个增至 22 个(接近人类 27 个自由度),可拿捏鸡蛋、完成左右手物品转移...

  成本优化:单台生产成本降至 1 万美元(约 7.3 万元人民币),为 Gen-1 的 1/3。

  供应链优先级冲突:电动汽车产能紧张(如 Cybertruck 延期),Optimus 所需的执行器、减速器等核心部件被优先调配至汽车产线!

  电池容量 2.25 千瓦时,续航时间 5 小时,目标实现每日工作 20 小时,搭载 NVIDIA RTX GPU,算力较前代提升 3 倍。

  电池容量 2.25 千瓦时,续航时间 5 小时,目标实现每日工作 20 小时,搭载 NVIDIA RTX GPU,算力较前代提升 3 倍。

上一篇:同样是乐高积木品牌模块化建筑爱好者这位热衷的却是“推倒重来”!

下一篇:roblox乐高越狱模拟积木品牌器